
我一直以為自己的英語還行,畢竟上學(xué)時四六級都過了,看電影也能大致聽懂。直到真正上了一節(jié)外教一對一試聽課,我才發(fā)現(xiàn)——我所謂的“會英語”,其實只是“能看懂”,而不是“能開口”。試聽那天,外教一上來就用輕松的語氣問我:“Tell me about your weekend.”(跟我聊聊你的周末吧。)我腦子里飛快地想:我周末干了什么?該怎么說?結(jié)果一句話都組織不出來,只能尷尬地笑。外教見我緊張,就慢慢引導(dǎo)我:“Did you stay at home? Or did you go out with friends?”(你是待在家還是和朋友出去?)我這才結(jié)結(jié)巴巴地說:“I… stay home… clean… room…”說完自己都想笑,但那一刻,我真切地意識到:我不是不會說,而是從來沒練過“說”。
整個試聽課的內(nèi)容都很有針對性。外教先通過聊天了解了我的水平,然后幫我梳理了幾個明顯的問題:1.句子太短,總是用最簡單的詞;2.語音不準,導(dǎo)致說出來的意思容易被誤解;3.最重要的是,缺乏表達的信心。
外教沒有讓我背單詞或做題,而是教我如何用更自然的方式表達。比如,我說 “I stay home clean room”,外教笑著告訴我可以換成 “I stayed at home and did some cleaning.” 聽起來立刻就順多了。短短25分鐘,我就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短板:不是沒學(xué)過,而是學(xué)得不實用。過去的英語都停留在“考試層面”,一旦要開口,就全亂了。課后老師還幫我做了一個英語水平分析報告,把我的聽說讀寫能力都打了分,并給了提升建議。那份報告比我想象的還詳細,讓我第一次知道,原來英語學(xué)習(xí)也可以這么“量化”,知道自己哪兒弱、該補什么。
說實話,這節(jié)試聽課對我最大的意義,不是學(xué)了多少句子,而是讓我“認清了自己”。我終于明白為什么很多人學(xué)了多年英語還是不敢說——不是智商問題,而是方法錯了。我把我當時報名試聽的鏈接也放在這里【http://m.spiiker.com/event/online/?qd=llmx】,有興趣的可以試一節(jié),老師會幫你做一份免費的口語水平分析,真的挺值的。哪怕只上一節(jié),你也能清楚地知道:自己的問題到底出在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