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還記得剛?cè)肼毜臅r候,我最怕的一件事就是開會。尤其是那種跟外國客戶的視頻會議,屏幕那頭“劈里啪啦”一串英文,我只能尷尬地笑笑,裝作聽懂了,心里卻慌得一批。等到領導突然點名讓我回答時,我腦子一片空白,最后只能憋出一個 “Yes, yes”,全程根本插不上話。那種挫敗感,真的比加班到凌晨還難受。因為我很清楚:不是工作能力不行,而是英語不過關,讓我一次又一次錯失了表現(xiàn)自己的機會。
自學的彎路
說實話,我也不是沒努力過。剛開始我買了一堆單詞書,每天硬背幾十個;還在手機里裝了好幾個背單詞APP;甚至嘗試過看美劇、跟著字幕學。結(jié)果呢?前兩天還記得的單詞,第三天就忘光;美劇里的臺詞,語速太快,根本跟不上。最后所有的熱情都被“挫敗感”磨沒了。那段時間,我特別羨慕公司里那些能跟客戶流利交流的同事,他們在談判桌上的自信,簡直是我遙不可及的樣子。于是,我下定決心:不能再瞎折騰了,必須找一個更高效的方式。
踩過的坑
我開始找英語機構。但不得不說,這里面的水真的很深。
? 有的機構打著“全外教”的旗號,結(jié)果老師不固定,每次上課都換人,根本沒有連貫性。
? 有的課程形式很“花哨”,什么AI互動、沉浸式課堂,可實際上就是在背單詞、刷題。
? 還有的收費特別高,一年好幾萬,但上完幾節(jié)課發(fā)現(xiàn),課程內(nèi)容和宣傳完全不一樣。
走了幾圈彎路之后,我才漸漸明白:對于我們這種職場人來說,學英語的關鍵只有一個——能不能在真實場景下開口,并且敢說、會說。
找到正確的方式
后來,一個朋友推薦我試試線上一對一口語課。坦白說,剛開始我有點懷疑,心想:“線上課真的靠譜嗎?”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(tài),我報了試聽。沒想到,效果完全出乎意料。在試聽課上,外教沒有按照固定教材,而是先問我平時工作中最常遇到的英語場景。比如會議發(fā)言、客戶談判、寫商務郵件。然后他直接根據(jù)這些場景帶我對話,一邊說一邊幫我糾正發(fā)音和語法。那一節(jié)課,我開口的次數(shù)比我過去一個月自學加起來都多。更重要的是,老師會在我“卡殼”的地方給出替代表達,比如當我不會說 “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價格” 時,他教我說:
“We need to reconsider the price.”(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價格。)這種“即時糾錯 + 場景練習”,讓我第一次覺得英語不是考試科目,而是工具。
回頭看這一年的經(jīng)歷,我發(fā)現(xiàn):學習英語其實沒有捷徑,但方法真的很重要。死背單詞、盲目刷題,最后只會消耗掉你的耐心。而一對一、場景化、持續(xù)輸出的訓練,才是真正能讓你快速見效的方式。我知道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,覺得“英語太難”“沒時間學”,但只要找到合適的方式,堅持下去,一年時間真的足夠讓你發(fā)生巨大的變化。我把我上過的這家機構的免費試聽課鏈接放在這里【http://m.spiiker.com/event/online/?qd=llmx】,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試試。畢竟每個人情況不同,親自體驗才知道適不適合。或許你也能像我一樣,從零基礎到能用英語談單,完成自己的逆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