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凌晨 1 點改完英文郵件后,我終于悟透:打工人學英語,選對機構(gòu)比死磕更重要!
幾年前加班到凌晨,對著電腦屏幕上的英文郵件改到第三版時,我突然把鍵盤一摔 —— 這破英語,到底什么時候才能學好?
作為跨境電商公司的運營,每天要跟海外客戶扯皮、看英文報表、開全英文會議,可大學過了四級后就再沒碰過英語的我,每次都像在裸奔。客戶說 "Could you clarify the details",我得偷偷查詞典才敢回 "Sure";開會時老板讓我用英語總結(jié),我能憋出一身汗,最后只說得出 "OK, I see"。
痛定思痛,我決定報個英語班。畢竟同事小王去年報了機構(gòu)后,現(xiàn)在跟老外打電話溜得飛起,據(jù)說漲薪時還被老板特別提了句 "英語進步很大"。但市面上的機構(gòu)太多,我踩了三個月的坑,才終于找到適合打工人的路子。
關(guān)于那些年我交過的 "英語智商稅"!最先試的是某知名 APP,廣告里說 "每天 15 分鐘,三個月流利說英語"。我咬咬牙買了一年會員,結(jié)果每天就是對著手機背單詞、做選擇題。背了倆月,看到 "negotiation" 還是反應(yīng)不過來是 "談判",更別說開口說了。后來才明白,這種純刷題的模式,對付考試還行,想在職場里真刀真槍用,純屬瞎耽誤功夫。接著又報了某線下小班課,一個班 12 個人,每周兩次課,每次兩小時。聽起來挺靠譜,但實際去了才知道,老師大部分時間在講語法,輪到每個人開口練習的時間不超過 5 分鐘。有次我鼓起勇氣說 "我想多練商務(wù)郵件",老師笑笑說 "我們課程有統(tǒng)一進度"。三個月下來,我連寫一封完整的報價郵件還是犯怵。最坑的是某外教平臺,宣傳 "歐美外教一對一",結(jié)果約課要搶,好不容易約到的外教,口音比我還重。問客服能不能換,人家說 "外教資源緊張,建議您提前一周預(yù)約"。打工人哪有這閑功夫?最后那幾千塊錢,就當買了個教訓。
被同事按頭安利的必克英語,到底不一樣在哪?就在我快要放棄時,小王把他的英語老師推給了我。"試試必克吧,他們家是真懂打工人的痛點。" 抱著死馬當活馬醫(yī)的心態(tài),我約了節(jié)體驗課。
一上來,不是讓我做測試題,而是客服小姐姐先跟我聊了 40 分鐘 —— 問我平時工作中英語用在哪,最頭疼的是什么,想達到什么效果。我說 "寫郵件總出錯,開會不敢說",她記下來,然后匹配了一位有商務(wù)背景的外教。第一節(jié)課就讓我驚了。外教沒講語法,直接拿了封我上周寫砸的郵件當教材,一句句幫我改,告訴我 "這里用 could 比 can 更禮貌","這個詞太口語化,職場里用 professional 一點"。改完還模擬客戶回復(fù),讓我當場練怎么回。一節(jié)課下來,比我自己瞎琢磨一個月都有用。更絕的是他們的 "定制課表"。知道我平時加班多,客服特意把課排在了晚上 9 點,錯過還能看回放。課程內(nèi)容完全跟著我的工作走:這周要跟客戶談價格,就練談判用語;下周要做季度匯報,就教我怎么用英語做 PPT 演示。不像之前那些機構(gòu),永遠在按固定教材上課。
還有個小細節(jié)特別戳我。有次我跟外教說 "最近總記不住單詞",第二天就收到了客服發(fā)的《職場高頻詞表》,還標注了 "郵件常用"" 會議常用 "。后來才知道,他們有個專門的教研團隊,天天研究不同行業(yè)的英語用法。現(xiàn)在學了三個月,最明顯的變化是 —— 開會時我敢主動說了,上周還用英語跟客戶聊了 20 分鐘,對方夸我 "Your English is very clear"。老板看我進步大,把下個月的海外展會交給我負責,說 "這是個好機會,好好表現(xiàn)"。
打工人學英語,選對機構(gòu)真的能少走三年彎路!回頭想想,以前總覺得學不好英語是自己不夠努力,現(xiàn)在才明白,選不對方法,再努力都是白搭。那些讓你 "每天背 100 個單詞"、"三個月過六級" 的機構(gòu),根本不懂打工人的苦 —— 我們沒那么多時間死磕,我們要的是 "學了就能用"、"用時就能會"。如果你也跟我一樣,在英語上栽過跟頭,不妨試試必克英語。最近他們有針對職場人的體驗課活動,可以試試看【點擊領(lǐng)取:http://m.spiiker.com/daili/?qd=xlxx】不是打廣告,是真心覺得,好東西就該分享給有需要的人。畢竟,打工人搞錢不易,能少走點彎路,多攢點底氣,比啥都強。最后想說,學英語從來不是為了考試,而是為了在機會來臨時,我們能有底氣說 "我可以"。別讓英語,成為你升職加薪路上的絆腳石。